業內期待已久的石油、天然氣行業“十三五”發展綱領性文件終于趕在春節前一周面世。
1月19日,國家發改委官方網站發布石油、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按照“穩油興氣”的發展思路,對此期間我國油氣行業的關鍵目標、重點任務和改革路徑做出部署。
規劃認為,“十三五”期間,我國石油消費將進入新的穩定發展期,預計到2020年,石油產量將繼續維持在2億噸以上,表觀消費量達到5.9億噸,年均增速降至1.52%;而天然氣將實現快速增長,到2020年綜合保供能力可達3600億方以上,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提升至8.3%—10%。
規劃指出,新常態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的推進和“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實施,加上大力發展清潔替代能源,推進煤制油、煤制氣產業示范,促進生物質可再生替代燃料的開發和利用等,“十三五”時期石油需求仍將穩步增長,但增速進一步放緩,由“十二五”4.83%的年均增速下降至1.52%,預計到2020年,通過推動立足國內“增儲穩產”,石油產量將繼續維持在2億噸以上,石油表觀消費量達到5.9億噸,屆時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基本穩定在18%左右。
這與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稍早前發布的《2016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中 “未來原油需求增長空間有限”的觀點一致。中石油此前甚至多次在公開場合聲稱,我國石油消費可能在2025年提前達到峰值,屆時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將下降到15%。
根據上述報告,2016年國內原油產量首次出現大幅下降,跌破2億噸,石油表觀消費量為5.56億噸,同比增2.8%,增速較2015年下降1.5個百分點。報告預計2017年國內石油表觀需求量為5.68億噸,同比增2.1%,增速較2016年下降約0.7個百分點,而原油產量仍將低于2億噸。
但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看來,“十三五”期間石油表觀消費量1.52%的年均增速比較悲觀。“交通用油是拉動石油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從目前燃油車增速情況看,交通領域用油‘十三五’期間維持大幅增長是可以肯定的。雖然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工業用油可能下降,但居民和服務業用油會上升,且不少化工產品也還是依靠進口,拉動內需空間很大。而隨著經濟發展緩中趨穩,柴油在此期間也有希望擺脫負增長。此外,就電動汽車和天然氣汽車目前發展情況看,‘十三五’期間其對石油的替代作用還很有限。”他說。
規劃認為,天然氣是中國能源轉型最為重要和現實的抓手。隨著“十三五”期間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天然氣將獲得發展新動力。在此背景下,規劃提出了“到2020 年,國內天然氣綜合保供能力達到3600 億立方米以上,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8.3—10%(2015年5.9%)”的主要發展目標。并將借助大力推動“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地區等氣化工程、天然氣發電及分布式能源工程、交通領域氣化工程、節約替代工程” 四大利用工程,力爭到2020年使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至10%。
相較于前不久發布的《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16》以及眾多公開文件提出的“到2020年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超過10%”的目標, 規劃提出的8.3%—10%的高低情景發展目標更顯謹慎。“說明政府已認識到當前天然氣發展所面臨的困境,也認為消費量大幅增加難度較大,按原有發展模式顯然無法實現之前目標。”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專家劉滿平說。
為促進天然氣發展,規劃提出了政策支持、配套改革、市場體系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科技裝備創新、促進國際合作等8大保障措施。但即便如此,業內專家普遍認為,這并非易事。
事實上,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從2014年開始跌落至個位數增長,2015年又創10年新低,僅為3.7%。根據中石油經研院《2016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2016年雖有所回升,但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速仍僅為6.5%,達到2040億方,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升至6.2%。雖受環保政策和氣價競爭力改善提振,預計2017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仍將難見驚喜,預計同比增速僅為5.9%,達到2162億方。
然而據林伯強測算,在2016年天然氣消費增速仍在9%以下的情況下,接下來天然氣每年需要增長15%,才能滿足到2020年達到8%的消費占比。他進一步指出,天然氣除需保障供給外,還要創造需求。“可以肯定的是,不改革當前天然氣體制架構、理順天然氣價格機制,沒有各方強有力的協同推動和大力鼓勵天然氣利用的政策支持,要想實現天然氣大幅增長將是非常困難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能源研究室主任洪濤亦指出,天然氣要想“上位”,必須要提升競爭力,這意味著氣價要下降,還需要強有力的監管、成本監審等行政措施配套。同時也需加強對煤炭(氣的主要替代對象)的清潔利用與超排、偷排監管,增加煤炭使用成本。
雖然目前我國已有80%以上的氣量為企業自主協商定價,氣價理應根據市場需求變化有升有降。然而洪濤認為,在還沒有形成多對多“氣氣”競爭的情況下,目前所謂的“自主協商”定價是有利于賣方的。如此看來,“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天然氣市場化改革方針在“十三五”期間如何落實,將顯得至關重要。
雖然規劃也做出了一些油氣市場化改革部署,但受訪專家均指出,規劃畢竟還只是綱領性文件,改革需要“真槍實彈”,其復雜性無疑為上述天然氣發展目標的實現增加更多不確定性。